书楼吧>玄幻>古代幸福生活 全文+番外>第 2 部分阅读
  一般。

  几个大丫头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,不明白怎么了。院子里三姨娘房里的丫头惶惶不安地抱了四少爷踱步,不时看着掩盖了门帘的房间。

  虽然不屑,邢妈妈还是示意春暖等人:“快请了四少爷厢房里去,这天气风还凉着,要是冻着了可怎么办。”

  第七章,得罪

  三姨娘的哭声渐低,她低了头用手帕子捂了脸仍是不住声,口中只是喃喃:“请姑娘为我作主。”

  拿在纤细手指中的手帕已经湿透,房里又没有别人,玉妙不愿意唤丫头进来,取了自己常用的一块丝帕送过去。

  接了丝帕在手里,三姨娘这才勉强住了哭声。哭红了的眼睛可怜巴巴地看了玉妙。

  一直以来,都避免与姨娘们深谈,道不同不相谋,各人的心思不一样,谈得到一起才怪。

  可是今天,看来是不可避免的了。

  玉妙先停顿了一会儿,才正色道:“姨娘刚才对我说,老爷不把你扶正与我表哥南平王爷有关是吗?”

  三姨娘还没有听出来,只是觉得不对,忙辨道:“我不是这个意思,只是请姑娘为四少爷想想,姑娘在一天,四少爷当然会有人照顾一天。”

  玉妙不由得皱了眉,我在一天,就照顾他一天,我是四少爷的什么人?三姨娘说话不妥当在家里一直如此,以前不和她理论,现在玉妙也当作没有听见,免得打断了她下面的话。

  “老爷四十岁的人,才只有四少爷这一个独苗,如果老爷从外面续了弦,谁生的谁亲,四少爷以后的日子就难过了,四少爷有个好歹,我可怎么活啊。。。。。。”说着又假意地哭起来。

  玉妙哼了一声道:“你怎么知道老爷要从外面续弦?”

  一向是欺负玉妙不言不语好脾气惯了,三姨娘在她面前也就敢说话,她窥着玉妙的脸色,道:“本来老爷一直说在我们姐妹几个里找一个扶正的,原以为是二姨娘,她年龄最大。可是听老爷身边侍候的人说,朱王爷为姑娘庆生的那天,与老爷在书房里谈了会话,其中就谈到了续弦的事情。”

  第一次觉得家里实在是八面露风了,如果是大太太在的话,哪里会有这么多的消息满天飞。

  而眼前这个殷殷对了自己的三姨娘也实在太蠢,既然知道表哥过问了这件事情,难道还指望着有婉转的余地吗?

  三姨娘此来,不过是以为是自己在表哥面前吹的风罢了。三姨娘又傻傻的说了一句:“姑娘忘了,那天姑娘不是先去了书房与朱王爷说了会话吗?”

  玉妙努力板了脸才没有啼笑皆非,一加一等于二,这就是三姨娘的小九九。

  因为自己先去见了表哥,表哥又见了老爷,所以老爷要从外面续弦,就等于是自己的主意。

  表哥就有这么好指使?

  玉妙的心里倒明白了,沈居安一定是早就许了三姨娘要扶正的,谁让她有个儿子呢,为了儿子也会做出这样的决定。

  但是表哥从中一拦,这件事情肯定是黄了。所以三姨娘要跑来找自己算账,自己这个黑锅背得也不冤枉。

  表哥不让老爷从姨娘中扶正,原意也就是怕姨娘会刻薄自己。不,等等,朱宣当时说的是要沈居安从世家里续弦,看来还有不愿意让姨娘们当自己以后的岳母的意思。

  心里的不解一下子全亮堂了,为什么朱宣会特特地与沈居安谈了半天,三姨娘有人通信,玉妙当然也有人通报。

  玉妙不动声色的握了手里的丝帕,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心里有了谱,她还是板了脸,道:“姨娘的意思我都明白了,只是有话你该去问老爷,怎么跑来责问我?”

  三姨娘一下子怔了,眼前的人带了从来没有过的冷淡气色,又继续道:“老爷该续弦,还是在家里扶正,都是由老爷作主的,姨娘难道连这个也不知道?”

  张口结舌的三姨娘正要说什么,玉妙不容她说什么,就起身道:“姨娘先回去吧,晚上我会和老爷说的。”

  “哎,”三姨娘惊慌失措地站起来,只见玉妙已经唤了丫头们进来。只得悻悻然离去。

  玉妙就坐在了房间里,不是不生气的。又想到三姨娘被自己训了几句,这是从没有过的事情,又要有别的主意出来了吧。

  三姨娘这一下却实在是蒙了,以前在玉妙面前想说什么就说什么,是因为太太没了,而姑娘一直是个好性子。

  她在房间坐卧不安,与丫头春雨悄悄谈起来。春雨大惊失色,道:“我要是知道姨娘去和大姑娘谈这个,我一定拦着的。”

  房里一时无人,春雨隔窗看了廊下给鸟添水的碧月,道:“碧月也不拉着姨娘。”

  三姨娘道:“你别怪她,她不知道我去作什么的。”碧月到底是大太太手上买来的人,三姨娘一向不信任她。

  春雨带了迟疑,道:“姨娘怎么知道老爷要在外面续弦与大姑娘有关?”

  三姨娘支吾着,只道:“这你别管了,”她拉了春雨的手,道:“我这会儿觉得心里直跳,你说我是不是把大姑娘给得罪了?”

  春雨先不回答她的话,只是定定地看了三姨娘,又道:“是四姨娘告诉你的吧?”对自家的姨娘太了解了,又有了少爷又要花钱,哪里还有打赏家里人听消息的想法。

  三姨娘没有说,但表情却泄露了几分。春雨就恨恨道:“她自己怎么不去找姑娘闹,就会挑唆了姨娘去。她又没有小少爷,又没有姑娘,光身子一个,现在是求不到大姑娘什么。”

  一语提醒了三姨娘,带了愁容道:“我,我当时只是生气了,原以为老爷为了四少爷,一定会把我扶正,听了四房的话就按不住性子了,现在怎么办?”

  两个人正在犯愁,就听到碧月在廊下笑着问好:“三位舅爷来了。”

  三姨娘的兄弟大步走了进来,一进来就对春雨道:“你先出去,我们和姐姐有话说。”

  春雨走出来,与碧月坐在栏杆上听鸟叫,过了片刻,三姨娘的三个兄弟离开,房里就是一声:“春雨。”

  碧月抿了嘴儿笑,悄声道:“快去吧,姨娘离了你可不成的。”

  春雨走进来,见三姨娘更添了愁色,道:“这可怎么好,这三个不争气的东西,把什么帐本儿落在了四姨娘的手里,现在赶着要我去求大姑娘。”

  春雨一时也说不出话来了。

  第八章,信柬

  一个多月后,一匹快马在沈府门前停了下来,门前有两个守候的人,看清楚了马上人的面孔,忙笑着赶过来。

  朱福笑着道谢,把马缰丢给了守门的人,看了看近黄昏的天色,道:“沈老爷在家吗?”

  “老爷刚回来。”守门的人一说完,朱福就疾步走了进去,倒把守门的人弄愣了,这出了什么事情,弄得一头的汗。

  正在吃晚饭的玉妙也糊涂了,对春暖道:“这个时候过来,你不会弄错了吧?”就算送端午节的礼也有些早,这才四月里。

  眼尖的夏波对了窗外道:“姑娘看,真的是朱福。”

  暮色中,朱福笑眯眯地往这里走,他在沈家是熟门熟路,也不用人带路。

  玉妙也笑了。

  朱福走进来利落地行了礼,站起来才笑道:“一个多月没见姑娘,姑娘象是又长高了些。”

  满屋子的丫头都笑了,春暖笑道:“姑娘坐着呢,你怎么看出来长高了?”

  朱福嘿嘿笑了两声道:“上次姑娘坐着,我跪着,觉得姑娘的背影只到墙后观音像的一半,现在能盖住一大半了。”

  玉妙看了春暖,嗔道:“还不去给小福子传晚饭来,再去弄热水让他洗洗。”房间里刚掌了灯,可以看到朱福脸上未干的汗水。

  春暖忍了笑带了朱福出去,不用小丫头,亲自为他端了水来,朱福说话客气:“有劳姐姐了。”人却没有一点客气的意思,伏下身子就洗,也不拿巾帕。

  三把两把洗完了,一才伸手要擦脸的巾帕。春暖递给他,又取笑道:“看你,象是谁家的爷。”

  朱福把脸擦干了,站开了两步,才对了春暖笑道:“好丫头,难怪姑娘这么疼你。”

  不等春暖发脾气,先跑开了,吃饭的房间他也是知道路的。

  春暖急了,轻声道:“哎,你倒是告诉我,你来作什么?”

  朱福嘻嘻笑着回头道:“反正是好事。”不管不顾的去吃饭了。

  春暖一向与他闹惯了,甩了巾帕在盆里,自回到房间里去侍候玉妙吃饭。

  饭后,沈老爷命人请了玉妙过去,春暖让夏波,水兰陪着去了,自己带了小丫头铺床,看着差不多了,又命人请了朱福来,盘问道:“现在可以说了吧,王爷为什么这个时候差你来?”

  朱福只是看着她笑,盘问半天,才说了一句:“等姑娘回来会告诉你的。”见房子里只有几个小丫头在里面,伸了个懒腰:“跑了几天的快马,我可累了。”自打了帘子扬长出去,不管春暖在后面跺脚。

  书房里,沈居安与玉妙对坐着,中间炕桌上摆了两封书信。一封是朱宣来的,一封的署名却是京都的表姨娘,朱宣的母亲。

  两个人都看过了信,沈居安的目光缓缓地从女儿的脸上身上看过,心里舍不得。

  一眨眼就成了大姑娘了,这是妻子唯一所出。

  再看了看桌上的两封信,南平王府此举,分明就是认为自己没有照顾女儿。

  玉妙则低了头,心里振荡不已,万万没有想到朱宣竟然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。感觉到沈居安的眼光,她也抬了头。

  却看到几丝白发在沈居安的鬓边。玉妙反复想了想,毅然道:“父亲,女儿不去。女儿出嫁前还能在父亲面前尽孝几年。”

  桌上的两封信虽然出自于两个人的手笔,意思却是一样。朱宣的母亲南平老王妃说自玉妙的母亲去世,日夜思念,祈盼接去同住,且家中无人中馈,也就便教导。

  一顶无人中馈的大帽子压下来,沈居安想想家里的情况也有些脸红。

  朱宣的信就简单多了,奉母亲之命,先迎了玉妙于自己府中,年末回京再送到母亲身边。

  虽然措词亲近,但不由得沈居安心里难过。这里离朱宣住地不过五,七天的路程。既然是年末才进京,年底再接也还来得及。

  而两封信里都是急切地希望玉妙立刻动身,象是这家里片刻也呆不得的意思。

  而朱福随信带来的口语就更明了:“王爷说了,快船已经沿江而下,三,两天,姑娘一收拾好,就可以动身了。”

  自从与南平王府攀了亲戚,这几十年来,第一次以权势压人。信到船随后就到,不走也不行。

  对了女儿眼里的坚决,沈居安欣慰了。自己不善于管家自己还能不清楚,他含了笑语重心长地道:“好孩子,既然来接,你就去吧。京里除了姨母,还有几位表姐妹,可以相伴。”

  早早晚晚都是人家的人。

  三姨娘与四姨娘站在廊下悄无声息,这一会儿相安无事。侧了耳朵也听不到房间里在说什么,半日静悄悄的,沈居安携了玉妙的手突然走了出来,四个人都吓了一跳。

  静夜里,沈居安发怒地声音传得很远:“谁让你们站在这里的?”

  过了一会儿,玉妙走了出来,院子里,只听到三姨娘与四姨娘此起彼伏的哭声。

  十日后,一艘挂了南平王府灯笼的快船沿江而上,玉妙在舱里,透过船舱窗户的竹帘,还可以看到前面各跟着两艘小船。

  带船的是朱福的父亲,朱宣的大管家朱子才。

  丫头们没有做过这么大的船,新鲜得不得了,船只走了半日,就晕倒了两个。倒是邢妈妈积年的老人家,反而没有事情。

  邢妈妈坐在一边,自从知道南平王府要接玉妙走,整日里脸上就乐开了花,她家里本来又没有什么人,却也不愿意跟随玉妙走,怕去了王府里给玉妙添麻烦。

  玉妙好说歹说才把邢妈妈带了来,只要自己能照顾到一分,她是愿意照顾这些一直照顾到自己的人。

  邢妈妈落了泪犹自说:“王府里一定给您准备了侍候的人,我们这没有见过世道的人去了,只怕让别人笑话。”

  但是上了船,又欢天喜地的。她本来就是大太太预备了给玉妙带孩子的。

  也是邢妈妈给玉妙出的主意:“姑娘今年十四周了,去住上一年,再回来一年,出嫁的日子就到了。姑娘就当去走亲戚吧。”

  这才打消了玉妙最后一丝顾虑,听从了父亲的劝说出行。

  第九章,进府

  看了船头上站着的朱子才,笔挺的身姿立于船头上,如钉子钉着一样站在船头与沿途官员寒暄。

  沈家大姑娘此行虽然没有张扬,但多有好事人打听了朱子才此行的原由,就有先得风声的备了礼物送来。

  朱子才有的不收,直接回绝,有的则收了,送到舱内给玉妙看过收起来。

  玉妙手里正把玩了一个玉玲珑。除了邢妈妈外,还有两个上了年纪的妈妈从南平王府里来,笑着坐在一旁。

  她们也是有眼色的人,如果玉妙不唤,只坐在舱外等招呼。两个人服饰气度不同于平常人家,又是朱宣派来接的,玉妙也不敢怠慢,每日请了两人与自己相伴,半点儿也不敢错。

  邢妈妈与丫头们更是刻意地与王府来的人相好,把王府的事情一点点传到玉妙的耳朵里来。

  行了三,四天,玉妙也基本上了解的差不多了,朱宣的身边,这两年来并没有什么变化,还是那几个人。

  因为第二天就要到了,玉妙早早地吩咐邢妈妈把带给朱宣的土仪准备好,又拿出来一封一封的赏封,准备赏人。

  来接玉妙的祝妈妈就笑着上前道:“姑娘不用费心,这些个,王爷早就准备好了。王爷有交待,姑娘去到了,就如自己的家一样。”

  另一位杜妈妈也欠身笑着附合。

  玉妙忙笑着答应了,祝妈妈走了出去,就听见她唤了王府的人,低声的吩咐。

  走水路,行程缩短了几天,最后一个在船上睡的晚上,玉妙听了水波拍荡,拉了拉身上盖的大红色绫被,透过洒花纱帐往外看,值夜的夏波,水兰,带了两个小丫头睡得正香。

  船随水摇,一开始不习惯,习惯了反而象睡在摇篮里,摇啊摇的不知道多惬意。

  裹了被子的玉妙舒服的轻叹了一口气,明天就要到了,心底里并不是不担心的。

  船到了的时候,刚过午时不久,就在船上用了饭,一乘八人大轿上了船,接了玉妙下船。

  春暖等丫头一个不少的跟了来,看着亮堂的桐木八人轿,都压抑不住自己的笑容。

  十年寒窗苦,中了秀才也不能坐八抬大轿,姑娘真是好福气!

  心里夸赞着,又是几抬小轿,祝妈妈这几日里已经摸清了春暖等人的身份,陪了笑先请了春暖坐上去,随了玉妙的轿子而去。

  然后就是邢妈妈,夏波。水兰与另外一个大丫头引冬笑着辞了,祝妈妈这才与杜妈妈上了小轿,剩下的人坐了马车行了足有半天,才远远的看到城门。

  朱福骑在马上一直在玉妙轿前轿后跟随,他在马上伏下身笑道:“姑娘,王爷接您来了。”

  玉妙也看到城门外散着几匹马,朱宣还是便衣,随身只带了两个人。轿子又前行一程,朱宣脸上笑吟吟的表情都可以看得清楚。

  春暖虽然在轿内,四周的动静却通过朱福打探了个清楚,刚要说话,听到朱福命抬自己的轿夫快步前行几步,停下来。

  春暖下了轿,不无褒赏地看了朱福一眼,走到玉妙的轿前搀了玉妙下轿,盈盈对朱宣拜倒。

  朱宣这一次不是先说起来吧,而是走过来伸出一只手扶起了玉妙,对她上下看了,也笑道:“象是又长高了些。”

  玉妙低了头,微嘟了嘴,虽然对以后的生活有戒备,虽然前路未卜,但还是有些飘飘然的。

  朱宣看她孩子气,携了她的手又送她回轿内道:“有话回去再说吧。”

  朱子才与朱福带了下人也来行礼,朱宣命起来。自己先上了马前行,玉妙的轿子跟在其后,一路招摇到王府。

  春暖早就听说了省城的盛况,以后在王府指不定什么时候出来一回,抓住了机会拼命看,见到了宽阔的青石板大街,见到林立的酒楼,店铺,却有一个疑问,怎么大街上没有什么人呢?只见隔了不远就有士兵。

  虽然没有看到人,也饱了眼福,春暖把绸缎铺,针线铺等记在心里,万一姑娘有差遣,也不会跑错地方。

  前面是一条长长的街道,静谧悠长、绿树荫荫。再过去不远,王府的正门出现在眼前,两个大石头狮子蹲在两边,兽头大门前坐着十几个人,正门却没有开。

  玉妙的轿子被人引着从角门里进来,朱宣也是从角门进去的。

  轿子在二门以外停了下来,轿夫们退下去,换了几个健壮的小厮。朱宣下马在轿前步行,从后面看,他的背影厚实而有力。

  一大群人等在正厅的门口,玉妙在正厅里重新给朱宣见了礼。

  这个时候的朱宣不象是城门口那个和蔼可亲的表哥了,也不象在沈家时的平易近人。没有表情的朱宣在厅内严肃的气氛下,才象是八面威风的王爷。

  问了沈居安的起居,朱宣就道:“马上就五月了,你住在园子里,那里凉快,这几天就先在东院里住下吧。东院是你冬天的住所。”

  玉妙站着一一答应了,也许是光线的原因,总觉得朱宣象是隐藏在暗影里的雕像,就象庙里高高在上的佛像,说话的声音也带了嗡嗡声。

  朱宣说完了,眼睛就看向了门旁侍立的人。就有两个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年青妇人走过来给玉妙磕头,口里说:“易氏给表姑娘请安。”

  “石氏给表姑娘请安。”

  玉妙就知道是朱宣现收在房里的姬妾了,她忙要站起来,朱宣冷眸扫了她一眼,道:“不用起来。”

  虽然这么说,玉妙还是欠了身子,让邢妈妈取了上等的赏封来。

  易氏站起来,就对朱宣陪笑道:“姑娘应该累了,是不是先请了姑娘回房里歇息?”她看过朱宣的表情,象是也没有话要说。

  朱宣就点头道:“你说的是。”

  易氏与石氏就簇拥了玉妙出门,玉妙也松了口气,在正厅里呆着,总觉得有压抑感。

  进了东院的石拱门,易氏与石氏也活泼了许多,石氏先笑道:“早几天我就和易姨娘收拾好了,只是不知道姑娘喜不喜欢。”

  第十章,初识

  双绣花卉的鲛帐,新崭崭锦绣桌围,整整齐齐的楠木镶玳帽的桌椅。

  身后的邢妈妈与丫头们都笑得合不拢嘴,玉妙掩盖了心里的不安。对了笑脸迎人的易氏与石氏笑道:“费心。”

  她在心里腹诽一声,应该怎么称呼呢。

  好在她是刚走了远路的人,易姨娘与石姨娘很快就告辞了。

  睡了一觉起来,晚饭朱宣在花厅里摆下了酒,给玉妙接风。

  见她吃得少,挟了新鲜的菜送过来,仍然是不怎么笑,道:“吃得这么少,难道是晕船了?”

  一面眼睛就看了玉妙身后的服侍人。

  祝妈妈已经被朱宣指派到了玉妙的房里,忙回道:“姑娘并没有晕船,在船上进得香,一顿能吃一碗饭呢。”

  朱宣失笑了,一碗饭,也只能掂针拿线了。

  他无意再计较玉妙只挟了几口菜,对了小半碗汤慢慢地在磨,只吩咐道:“让厨子晚上预备着,晚一点给妙姐儿做点夜宵来。”

  一整天,带了满头贵重首饰,穿了整整齐齐的衣服下船行礼的闹,玉妙只想着坐下来就不要动了。

  可是又不能不站起来道谢,头上的首饰有千钧重。朱宣看了玉妙眼底的疲惫,勉强站得端正的身子,大概也明白了玉妙为什么没有胃口了。

  他一向与士兵为伍,见惯了刀头滚血的人,难以一下子就体谅到一个小女孩的心思与体质。

  本来晚上还想与妙姐儿说说话,这是朱宣行军的习惯,凡是有新到的将领,总是谈一下。他把这一套也用到了治家上面,而妙姐儿又是自己以后的妻子。

  看惯了别人家里年纪小小的正妻,朱宣还是不习惯面对着玉妙作这样的想法。妙姐儿,怎么看怎么象个搂在怀里怜爱的小女孩,总是给人瘦弱的感觉。

  桌前服侍的易姨娘与石姨娘也都是十六岁以后才进的王府。朱宣的眼光在两个人发育良好的身型上打量了,又看了玉妙。

  玉妙没有力气再去想朱宣如何想,她勉强撑着坐着,总是为自己接风。

  好在朱宣匆匆就吃完了,看了玉妙告辞离开的身影,嘴角边才有了一丝笑意,让她休息去吧。

  “姑娘,”玉妙现在住的东院是三进的四合院,一个卧室就三大间,春暖在最里面陪了玉妙,她睡在玉妙对面的暖阁里,翻了几下身子睡不着,听见玉妙也翻身,忙起来问吃不吃茶。

  玉妙知道自己不是认床的人,应该是走了困。见春暖过来,索性披衣起来坐一会儿。

  因为天暖和,春暖只穿了小衣坐在她的床头,小声道:“姑娘,今天白天街上怎么看不到一个人呢?”

  玉妙放在心底的不安被春暖一句话提了起来,她轻声道:“那是静街了。”

  春暖一下子心花怒放了,强压了笑容低声道:“真的吗?我们姑娘出门,也可以静街了。”

  玉妙轻叹了一口气道:“所以我才不安呢。”又低低说了一句:“表哥,他对我这么好。”

  是啊,春暖只沉浸在欢喜中,并没有考虑到玉妙的不安。

  这么大的王府,姑娘一来就赏了整个院子住,妈妈小丫头都安插停当。玉妙对了春暖低声笑道:“不用笑成这个样子吧。”

  春暖有些不好意思伸出一只手掩了口,忙掩饰道:“姑娘睡不着,外面有宵夜儿呢,我去端来。”

  忙止住春暖,玉妙道:“我们初来乍到的,表哥虽然疼我,也千万别要东要西的,这里可不是自己家。

  见春暖完全明白了自己的意思了,玉妙又交待道:“你明天对夏波她们说一下,”一个哈欠上来,玉妙声音都带了睡意,春暖扶着她躺下来,这才回到自己床榻上去睡。

  石姨娘在自己院子里也没有睡着,她素来不怕冷怕热,四月里天,就坐在院子里打扇子。

  一个小丫头轻手轻脚地走了来,石姨娘身边的丫头夜梅过来与她说了几句话,小丫头才去了。

  夜梅则关了院门,在黑影儿走到石姨娘身边悄声道:“表姑娘睡下了。”

  石姨娘嗯了一声,半天才道:“我让你找出来的东西找出来了没有?”

  “找出来了,四匹新式花样的绢罗,一对新式纱花,已经都摆在了礼盒里。”

  石姨娘出了一下神,又道:“不知道易姨娘会送表姑娘些什么?”

  夜梅只能摇摇头,道:“自从去年易姨娘把小螺从身边撵走了,就再也没有人愿意跟咱们通风报信了。”

  长长地出了一口气,石姨娘自语道:“是我低估了她,没有想到易姨娘竟然能把自己身边的人料理得服服帖帖的。不象我们是蠢笨的人。”

  夜梅半天不语,突地弯下腰来又道:“王爷难道就看不出来吗?易姨娘她这么厉害的人。”

  被瞪了一眼后,夜梅止住了语声,石姨娘不悦地道:“不要乱评论王爷,我可没有易姨娘的手段,这院子里可不全是听我话的人。”

  虽然被责备,夜梅还是又悄声说了一句道:“本来嘛,家里应该都是王爷说了算的,哪里能在家里又多了一个小家出来呢。”δんυιouЪα8.℃OΜ

  石姨娘一把握住了夜梅的嘴,这个丫头,昨天因为一件小事被易姨娘抓住了训了几句,心里眼里都不服气。

  往隔壁院里看了一眼,不得不对易姨娘服气,她管起自己的身边人来,的确是比自己行。

  易姨娘这个时候也没有睡,她一改刚才的装扮,身上穿了薄袄,脚下也是睡鞋,也正在看了丫头们打点东西。

  她的丫头秋巧打点完了,笑着回头道:“姨娘,送姑娘的东西都准备好了。”

  易姨娘自摇了扇子,还在想着今天刚见到的沈大姑娘玉妙。自从三年前进了这个家,逢年过节的总是能看到王府里过去沈家送礼,又勤于问候。

  果然是一个美人胚子,只是年纪还小。

  桌上摆好了明天送给她的礼物,她喜欢的是什么呢?易姨娘又琢磨了一下,觉得先就这样吧。探探路再说。

  秋巧把小丫头们都打发出去了,才又说了一句:“今天遇到舅爷了,他问表姑娘喜欢什么,让您打听好了早点带信出去。”

  冷哼了一声,易姨娘不耐烦地道:“我知道了。”

  第十一章,闲话

  在王府的第一个早晨,玉妙早早地就起来了。朱宣见到她过来定省就微笑:“以后不用过来了。我有时候是住在军营里的。”

  晨曦里,朱宣又恢复了平易近人的笑容。幸福的感觉再次出现在玉妙心里。

  看来在这里,懒觉虽然睡不成,却不用起得太早。

  正这样想着,朱宣又说了一句:“不用过来,也不要起得太晚了,以后去了京里,不会觉得不习惯。”

  言下之意就是在自己以后的婆婆面前,还是要晨昏定省的。

  房门外走进来了一个年青的小厮,年纪和朱福差不多大,躬身道:“王爷,早饭摆在哪里?”

  朱宣想了想道:“朱喜,摆到姑娘那里去吧。”朱喜答应了出去。

  朱宣伴了玉妙慢慢象东院里走来,丫头们跟在身后。

  在东院门前停住了脚步,朱宣手指了西北方一片郁郁葱葱,道:“那边就是花园子了,早就叫人收拾好了,你休息几天就搬过去吧。那里比这里凉快得多。”

  顺了朱宣的手指看过去,树木成荫中,隐约可见楼阁,面积想来是不小。

  妈妈们从台阶下迎出来,笑道:“姑娘回来了。”跟在她们身后走出来的,还是易姨娘与石姨娘,朱宣与玉妙同时都愣了一下。

  在心里嘀咕了一句,这么早出现在这里,该不会是。。。。。。玉妙偏过脸看了看朱宣的脸色,并没有太高兴,也没有高兴的感觉,全然不象见到自己还有个笑脸。

  “王爷早,表姑娘早。”易姨娘就跟在身后,边走边笑道:“给表姑娘预备了点小礼物,赶早儿送过来了。不知道表姑娘喜不喜欢。”石姨娘就只会笑着跟着。

  当中的地上摆了饭桌,一旁的几上堆了礼盒,布匹,分为两份。左边一份只是四匹绫罗,一个小小的盒子放在上面。

  右面那份却是齐齐整整的四份礼,黑漆礼盒打开了,亮灿灿的钗环一眼看得清楚。

  玉妙立即去看朱宣的表情,朱宣的眼底闪过一丝不耐,却没有说什么。

  本来是赶早来问候,没有想到朱宣也在,两位姨娘忐忑不安地。耳边听玉妙道谢,方如卸重负。

  朱宣已经站到了桌旁,与玉妙一同入座,这顿饭因为旁边两堆礼物而吃得沉闷不已。

  朱宣是个食不语的人,玉妙倒不讲究,但是旁边站了两位服侍的姨娘,又是新来,她只能选择低头吃饭。

  姨娘们陪了玉妙一整天。玉妙心里的不安更加重了。

  果然第二天一早,易姨娘与石姨娘又早早出现了,她们象是打听了玉妙昨天起床的时辰,来的时候玉妙刚梳上头。

  第三天又是如此,抽了个空子,邢妈妈对玉妙道:“姑娘现在这里是客,姨娘们太殷勤了些。”然后又宽慰道:“幸好后天我们就要搬了。”

  园子里已经去看过了,不如这里房屋整齐,却是轩亭小阁,只见雅趣。而且园子离正房也远,邢妈妈的意思是两位姨娘未必有功夫还天天来晨昏定省的。

  说真格的,玉妙还没有嫁过来。

  就这件事情,让玉妙思忖了半天,说还是不说。明天就搬家了,这几天朱宣都不在,但是玉妙觉得晚上一定会出现。

  她早早的遣了易姨娘与石姨娘,婉言道:“天这么晚了,表哥也许今天在家住,姨娘们还是早些回去准备吧。”

  易姨娘就笑了笑走了,石姨娘则欲言又止,但什么也没有说。

  等两个人走出了院子,玉妙才以手扶了额头。朱宣大步走了进来,先摆手儿让丫头们不要说话。

  本来是想看看妙姐儿在做什么,却看到玉妙象是头疼的样子,关切地道:“不舒服?”

  桌前坐着的人儿闪过了一丝惊喜的神情,又有些黯然。朱宣有些纳闷,坐下来吩咐丫头倒茶来:“今天一下午没有喝到水。”

  全无气质地把茶水一饮而尽,象是渴极了的样子,玉妙又奉上来,朱宣接过来,笑道:“这几天在家里做什么?”

  想了想,玉妙半吐半露地回道:“两位姨娘天天都来陪我一起说话。”

  原本和气地眼眸里闪过一丝清冷,朱宣立刻就明白了。这小小事情,但是玉妙在意,妙目盼顾着不时看了自己。

  朱宣笑一笑道:“知道了。”又问了搬家的事情:“园子里去看过了,我看着人收拾的,小福子也盯着,他经常往你那里去,比别人知道你的喜好。”

  见玉妙又要站起来,抬起手来制止道:“没有外客,就不要拘礼了。把你弄得不安生。”

  玉妙就渐渐话多起来,因为年纪小,声音脆生生地:“管家昨天来的,说了以后丫头的月例银子都由这里出,多谢表哥了。又送了许多吃的用的,还带了春暖去见了管事的,说以后要什么方便的。

  家里送我的人昨天走的,因为表哥不在家,就没有辞行。表哥让带给父亲的东西书信都带了去了。我也写了一封信回去。“

  听了这絮絮叨叨,好象是泡在温水里,一波一波地往心里袭来。

  妙姐儿嗓音真好听。朱宣这样想着,道:“你还会写字?”

  玉妙回道:“跟了父亲学了几个字。”才掩盖过去。

  丫头们站在地上,听两个人有一句没一句地闲谈。

  院外的暗影里,夜梅悄悄地走出来,回到石姨娘身边,在她身边耳语了几句,石姨娘有些感伤。

  夜梅走后,秋巧也从树后走出来,对了夜梅的身影看了看,也回到易姨娘的身边,易姨娘象平常一样在晚妆,听了秋巧的话,也轻叹了口气。

  秋巧忙出主意:“姨娘多和表姑娘亲近是对的,总能见到王爷。”

  易姨娘低了头想了一会子,对秋巧道:“你还是再去那边远远地看着,看王爷出来往哪里去。”

  秋巧答应了走出来,回头看房里单薄的身影,也有些难过。王爷房里姬妾虽然不多,但通房的丫头却有好几个,有些日子不往姨娘这里来了。

  第十二章,惊吓

  不知道是哪一本书上说的,幸福就象冒泡泡。沈玉妙的心情就在不停地冒泡泡。

  身边是捧了花瓶的春暖等丫头,妈妈们站开了几步跟着。玉妙带了人在摘花。

  搬到了花园子里,玉妙才知道红楼梦里画画吃螃蟹地日子是真的,而且真实的生活比看书要好。

  朱宣是个勤谨的王爷,每日里会幕僚,练兵忙个不停,在家里呆两天,就有五,七天不在王府里。

  两位姨娘再也没有天天来报到,还是隔三差五的来,来了也不敢坐太久,不知道朱宣是如何吩咐的,要么是下午来,要么是上午近午时,做了拿手的菜送来,总之是不会再一陪一天。

  春乏秋困,玉妙懒懒地还可以睡个午觉,王府里除了朱宣就是她最大了。

  日子舒服得踩在云朵里,跟了玉妙来的丫头们不止一次在玉妙面前说,姑娘真是有福气的。

  指使了小丫头摘了花放进花瓶里,春暖与夏波一人抱了一个,夏波就笑道:“我这个一定是给王爷的。”

  玉妙用手理了理花枝,问夏波道:“今天有新鲜菜吗?也许表哥今天会回来。”又想着为朱宣绣好了一个荷包,人是松懒了许多,该做的还是一点没少。

  夏波陪笑道:“一会儿我去看看。”王爷多疼爱姑娘啊,说园子里远,饭菜送过来都冷了,专单独给姑娘僻了一个小厨房。

  玉妙也抓着空儿学了几个菜,不然邢妈妈看她天天吃了睡,睡了玩,针指并不做上几件,早就要说了。

  还好把邢妈妈带来了,也有人管自己。玉妙下意识地想起了朱宣,表哥对自己象是并无管教,自己说什么都好,不过进王府来,还并没有做过出格的事情。

  让夏波抱了一个花瓶送去朱宣的书房。夏波刚走了几步,玉妙突然又喊她回来,又让春暖去。

  春暖答应了,又说了一句:“我这个瓶里的是好看一些。”玉妙就笑了笑,带了跟的人回房里去。

  半日春暖回来,手里拿了一两银子给玉妙看道:“王爷在呢,看了花说好,又说淘气。说别摔着了。姑娘不是说要做菜,王爷晚上不出去,应该会来陪姑娘吃饭。”

  夏波取笑道:“姐姐什么时候做了王爷的跟班,王爷出不出去都不知道。”

  春暖红了脸,一向灵牙俐齿的她讪讪地站了说不出话来。

  玉妙也觉得好笑,让春暖收了钱,带了她们往小厨房去。朱宣只要在家,晚上总是过来与玉妙吃顿饭的,再听她闲话,总是喜欢的样子。

  朱宣对晚饭的四菜一汤赞不绝口,知道是玉妙亲手做的,笑着说好,又笑道:“本来是来说你天天淘气的,看来也并没有。”

  玉妙要自己给朱宣盛汤来,恭敬地把汤递到了朱宣的手里,才从容笑道:“没有淘气的,还给表哥做了个荷包。”

  吃完了饭,把荷包给朱宣看,是一个压金绣锦的新样式。朱宣自己带在了身上,小丫头在房外说了一声:“姑娘,刘大娘来了。”

  刘大娘是二管家刘瑞元家里的,是个管事娘子。她的儿子刘全是朱宣出门的跟从,打过一仗义,已经封了官职。

  刘瑞元家的请了安,站在地上笑回道:“端午给姑娘的衣裳首饰都准备好了,一会儿让我家小子带了人送过来。还有新出的香囊,给姑娘赏人,一会儿也送了样式来,姑娘看了好,就让人多买些来。”

  刘全知道自己的出身全是赖了朱宣成全,每每回家后还帮着父母亲做些事情。

  玉妙站起来对朱宣道了谢,果然不大一会儿,刘全穿了家里仆役的衣服,带了六个小子送了东西来。

  虽然是家生子,却是年长。刘全不敢走近,在院子隔了竹帘子行了礼。刘瑞元家的就出来,扬声道:“先回去吧。”

  刘全才缓缓倒退了退出去。

  玉妙看过香囊,与刘瑞元家的说一回,刘瑞元家的才走。朱宣坐在一旁,低头看了自己身上刚戴上的荷包,眼底里就有了笑意。

  只要有下人在,朱宣就总是面无表情。

  院子里可以听到夏虫啁啁,朱宣走的比平时晚了一点儿,玉妙送他到院门外,朱宣还叮嘱了一句:“晚上不要贪凉。”

  一阵喧闹声兀地传到了大家耳朵里,冷不防的大家都吓了一跳,只有朱宣斜身半护了玉妙,眼神警惕起来。

  谁敢在王府里闹事?朱宣喝命身边的朱喜去看一下。

  朱喜刚走不久,听见易姨娘的声音传来:“吓死人儿,刚刚走到这桥上,就看到树边一男一女抱了在一起,看见我来,就分开了。”

  二管家刘端元的声音:“姨娘可看到了他们往那里去了?”

  易姨娘象是犹豫了一下,她身边的秋巧插话道:“象是往表姑娘院子里去了。”

  平空一个霹雳打了下来,玉妙再没有警惕再没有疑心的人,也白了脸。跟玉妙的人更是气愤不已,只是碍着主子在,不能乱说话。

  易姨娘喝斥秋巧,二管家声音也正色了。玉妙只觉得这些声音离自己很远,突如其来的委屈溢满了在心里。

  侧耳倾听的朱宣没有看玉妙,但伸出手在玉妙的发上轻轻抚了两下,玉妙勉强忍了泪,转身走回院子。

  在自己房里歇着的邢妈妈听到了动静,走出来,在台阶上与玉妙对视了一眼,两个人都明了对方的想法。

  朱喜回到朱宣的身边时,刘全也出现了,不等朱宣问,忙解释道:“奴才送了东西来,又在园子里转了一圈。姑娘现在园子住着,不得不小心。”

  朱宣沉了脸色回房,唤了一干人来问。

  易姨娘捂了脸痛哭带了秋巧跪在朱宣面前认错:“奴婢没有管教好丫头,黑影里也许看错也是有的,园子里只有表姑娘在住着,丫头一时混说起来。”

  朱宣冷冷道:“你先下去,丫头交给刘瑞元家的锁起来。这件事情弄明白了再和你们理论。”然后又罚了易姨娘禁足,说道:“这么晚了,往园子里去作什么,姑娘那里不用跑那么勤。”

  刘瑞元是当晚值班,被朱宣罚了三个月米粮,回到家里又把刘全用棍子打了一顿,说一定是他在园子里惊吓到人。不许他以后再在园子多呆。

  邢妈妈对玉妙转述这一切时,最后说了一句:“易姨娘的丫头秋巧,王爷唤了人牙子,要把她卖了呢。”

  第十三章,旧友

  玉妙看了坐在一旁的易姨娘,才十几天的功夫,人憔悴了不少。

  也难怪,自己的丫头被赶出了府,是谁都会觉得脸上无光。

  端午节去城里最大的天 无尽的昏迷过后,时宇猛地从床上起身。想要看最新章节内容,请下载星星阅读app,无广告免费阅读最新章节内容。网站已经不更新最新章节内容,已经星星阅读小说APP更新最新章节内容。

  他大口的呼吸起新鲜的空气,胸口一颤一颤。

  迷茫、不解,各种情绪涌上心头。

  这是哪?

  随后,时宇下意识观察四周,然后更茫然了。

  一个单人宿舍?

  就算他成功得到救援,现在也应该在病房才对。

  还有自己的身体……怎么会一点伤也没有。

  带着疑惑,时宇的视线快速从房间扫过,最终目光停留在了床头的一面镜子上。

  镜子照出他现在的模样,大约十七八岁的年龄,外貌很帅。

  可问题是,这不是他!下载星星阅读app,阅读最新章节内容无广告免费

  之前的自己,是一位二十多岁气宇不凡的帅气青年,工作有段时间了。

  而现在,这相貌怎么看都只是高中生的年纪……

  这个变化,让时宇发愣很久。

  千万别告诉他,手术很成功……

  身体、面貌都变了,这根本不是手术不手术的问题了,而是仙术。

  他竟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!

  难道……是自己穿越了?

  除了床头那摆放位置明显风水不好的镜子,时宇还在旁边发现了三本书。

  时宇拿起一看,书名瞬间让他沉默。

  《新手饲养员必备育兽手册》

  《宠兽产后的护理》

  《异种族兽耳娘评鉴指南》

  时宇:???

  前两本书的名字还算正常,最后一本你是怎么回事?

  “咳。”

  时宇目光一肃,伸出手来,不过很快手臂一僵。

  就在他想翻开第三本书,看看这究竟是个什么东西时,他的大脑猛地一阵刺痛,大量的记忆如潮水般涌现。

  冰原市。

  宠兽饲养基地。

  实习宠兽饲养员。网站即将关闭,下载星星阅读app为您提供大神未知的古代幸福生活 全文+番外

  御兽师?
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(免注册),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