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楼吧>其它>本草纲目>第七集
  第七集

  4、喉痹乳蛾。

  用蟾枚、草乌尖末,皂角末等分,做成丸子,如小豆大。

  每研一丸点患处,极有效。

  5、一切齿痛。

  用蟾枚少许点前处即止。

  6、破伤风。

  用蟾酥二钱,水调成糊,加干蝎(酒炒)、天麻各半两,共研为末,做成丸子,如绿豆在。

  每服一至二丸,豆淋酒送下。

  蛤蟆释名惊蟆。

  气味辛、寒、有毒。

  主治

  1、风热邪病。

  用蛤蟆(烧灰)、朱砂,等分为末,每服一钱,酒送下。

  一天服三次,极效。

  2、瘰疬溃烂,用黑色蛤蟆一个,去肠,火焙,研为末,调油敷涂。

  3、头上软疖。

  用蛤蟆剥皮贴患处,收毒即愈。

  4、蝮蛇螫伤。

  用生蛤蟆一个,捣烂敷伤处。

  蛙释名长股、田鸡、青鸡、坐鱼、蛤鱼。

  气味甘、寒、无毒。

  主治

  1、水肿。

  用活蛙三个,每个口内放一铜钱,钱上涂黄连末少许;另取猪肚一个,以茶油洗净后,包蛙在其中,扎好,煮一会取出,去掉蛙的皮、肠,只吃蛙肉和猪肚,酒磁定。

  忌食酸、咸、鱼、面、鸡、鹅、羊肉,宜吃猪、鸭。

  此方名“蛤馔”。

  2、水蛊腹在。

  动有水声,皮肤变黑。

  用干青蛙二个,以油炒干;蝼蛄七枚,炒过;苦戎芦半两,炒过。

  共研为末。

  每服二钱,空心服,温酒送下。

  三服可愈。

  3、毒痢噤口。

  用青蛙一个,连肠肚捣碎,瓦上烘热,加麝香五分,作饼贴脐上,气通后即能进食。

  4、诸痔疼痛。

  用青蛙一个,烧存性,研为末,加米糕作丸,如梧子大。

  每空腹时,先吃饭二匙,再服药十五丸,枳壳汤送下。

  5、恶疮如眼(上高下深,颗颗累垂如眼,顶上露出舌状物,毒孔透里)。

  用蛙皮烧存性,研为末,蜜水调匀敷患处。

  蝌蚪释名活师、活东、玄鱼、悬针、水仙子、蛤蟆台。

  气味主治

  1、热疮、疥疮。

  用蝌蚪捣烂敷涂。

  2、染须发。

  用蝌蚪、黑桑椹各半斤瓶中封固,百日化泥,取涂须发,永黑如漆。

  蜈蚣释名蒺藜、蛆、天龙。

  气味辛、温、有毒。

  主治

  1、小儿撮口(舌上有疮,如粟米大)。

  用生蜈蚣捣汁敷涂。

  2、小儿急惊。

  用蜈蚣一条(去足),炙为末,丹砂、轻粉,等分研匀,加乳汁和成丸子,如绿豆大。

  按病几年龄。

  每岁服一丸,乳汁送下。

  3、天吊惊风(目久不下,眼见白睛,角弓反张,不能出声)。

  用大蜈蚣一条,去头足,油炙,以竹刀劈为左右两半,研为末,各半加麝香五分。

  用时,以左半药末吹入左鼻,以右半药末吹入右鼻,但都只吹少许,不可过多。

  若眼末下,可再吹入少量,服下即止。

  4、破伤风。

  用蜈蚣研末擦牙,吐出涎沫即愈。

  又主:用蜈蚣头、乌头尖、附子底、蝎梢,等分为末。

  每用一分至三分,热酒灌服。

  另以药末敷患处,出汗即愈。

  5、口眼歪斜,口内麻木。

  用蜈蚣三条,一蜜炙,一酒浸,一纸裹火煨,都要去掉头足;天南星一个,切作四片,一蜜炙,一酒浸,一纸裹火煨,一生用;半夏、白芷各五钱。

  各药一起研为末,加麝香少许。

  每服一钱,热水调下。

  一天服一次。

  6、蝮蛇螫伤。

  用蜈蚣研末敷涂。

  7、天蛇头疮(生手指头上)。

  用蜈蚣一条,烧因熏一、二次即愈。

  或研蜈蚣为末,调猪胆汁敷涂8、丹毒瘤肿。

  用蜈蚣一条、白矾如皂角子大一块、雷丸一个、百部二钱,共研不末,调醋敷涂。

  9、瘰疬溃疮。

  用茶和蜈蚣二味,炙至香熟。

  捣筛为末,先以甘草汤洗净患处。

  再将药末敷上。

  10、耳出脓。

  用蜈蚣研末吹耳内。

  11、小儿秃疮。

  用大蜈蚣一条、盐一发,放油内浸七天,取油涂搽,即效。

  12、痔疮疼痛。

  用赤足蜈蚣焙为末,加片脑少许,调好敷涂。

  又方:用蜈蚣三、国条,浸入煮开一、二次的香油中,再加五倍子末二、三钱,瓶封收存。

  在痔痛不可忍时,取油点涂,即时痛止。

  13、腹大如箕。

  用蜈蚣三、五条,酒炙过,研为末。

  每服一钱,分为两份,分别装入两个开孔的鸡蛋内,搅匀,封好,煮熟吃下。

  一天一次,连进三服可愈。

  14、脚吐转筋。

  用蜈蚣烧为末,调猪油涂搽。

  蚯蚓释名蜮蚓、劬闰、坚蚕、阮善。

  气味咸寒、无毒。

  主治

  主治1、伤寒热结。

  用大蚓半斤,去泥,以人尿煮汁饮服。

  或以生蚓绞汁服亦可。

  2、诸疟烦热。

  用生蚯蚓四条,洗净,研如泥,加生姜汁少许,薄荷汁少许,蜜一匙,水调服。

  3、小便不通。

  和蚯蚓捣烂,浸水中,滤取浓汁半碗服下,立通。

  4、老人尿闭。

  用蚯蚓、茴香等分,捣汁饮服。

  即愈。

  5、小儿急惊。

  用生蚯蚓一研烂,加五福化毒丹一丸,同研。

  以薄荷汤少许化五。

  此方名“五福丸”6、小儿慢惊。

  用乳香半钱、胡粉一钱,研匀,加活蚯蚓捏去土,捣烂,和药做成丸子,如麻子大。

  每服七至十五丸,葱白煎汤送下。

  此方名“乳香丸”7、小儿阴囊肿大。

  用蚯蚓连土为末,调唾液敷涂。

  8、手足肿痛欲断。

  用蚯蚓三升、加水五升,绞汁二升半,服下。

  9、风热头痛。

  用蚯蚓炒过,研细,加姜汁、半夏饼、赤茯苓,各药等分为末。

  每取三分至五分,以生姜荆芥汤送服。

  10、偏正头痛。

  用蚯蚓(去土,焙干)、乳香,等分为末。

  每取三分作纸捻烧出烟,以鼻嗅入。

  11、风赤眼痛。

  用蚯蚓十条,炙为末,每服三钱,茶送下。

  12、齿缝出血用蚯蚓末、枯矾各一钱,麝香少许,研匀,搽患处。

  13、木舌肿满。

  用蝗蚓一条擦盐化出水,涂舌上。

  肿满渐消。

  14、咽喉肿痛。

  不能下食。

  用蚯蚓十四条捣烂,涂喉外,另以一条着盐化水,加蜜少许内服。

  15、鼻中息肉。

  用蚯蚓(炒)一分、皂荚一挺,共研为末,调蜜涂患处,清水滴尽即愈。

  16、耳出脓。

  用生蚯蚓、釜上墨、生猪油,等分研匀,加葱汁作成挺子,棉裹塞耳内,又方:用蚯蚓研末吹耳内。

  17、耳中耵聍干结不出。

  用蚯蚓包在葱叶,中,取化出来的水滴耳令满。

  数次之后,即可把干结物挑出。

  18、瘰疬溃烂。

  先用荆芥根上段煎汤温洗,在疮破紫黑处,针刺去血,再洗三、四次,然后用黎明时收集的蚯蚓一把,放炭火上烧红为末。

  每一匙加乳香、没药、轻粉各半钱,穿山甲九片,炙为末,调油敷涂患处。

  用特效。

  19、阳症脱肛。

  用荆芥、生姜煎汤洗患处后,即取蚯蚓(去土)一两、相硝二钱研为末,调油敷涂。

  20、对口毒辣疮(已出脓者)。

  用韭地蚯蚓捣烂,凉水调匀敷涂。

  每天换药三、四次。

  21、口舌糜疮。

  用蚯蚓、吴茱萸研为末,调醋和生面涂足心,有效。

  蜗牛释名称俞、山蜗牛、蜗赢、蜒蚰赢、土牛儿。

  气味咸、寒、有小毒。

  主治

  1、小便不通。

  用蜗牛捣烂贴脐下,以手摩擦。

  加麝香少许更好。

  2、大肠脱胎换骨肛。

  用蜗牛一两烧灰,调猪油敷涂,立缩。

  又方;用干蜗牛一百个,炒研。

  每取一钱,以飞过赤汁的磁石末五钱,加水一碗,煎成半碗,调药服下。

  3、痔疮肿痛。

  用蜗牛浸油涂搽,或烧过研末敷涂。

  又方:用蜗牛一个,加麝香少许,装碗中,次日取碗中液汁涂搽。

  4、背疮初起。

  有活蜗牛二百个、加水一碗,封瓶中一夜,取涎水调蛤粉敷疮上。

  每天十多次,热痛渐止,疮亦渐愈。

  5、瘰疬末溃。

  用连壳蜗年哐个、丁香七粒,一起烧过,研不末,敷贴患处。

  6、瘰疬已溃。

  用蜗牛牛烧研,加轻粉少许,调猪脊髓涂搽。

  7、喉痹肿塞。

  用蜗牛棉裹,水浸,放口中含咽,不久即通。

  8、耳肋痄肿及喉部诸肿。

  用蜗牛同面研末敷涂。

  9、脸上毒辣疮。

  用蜗牛一、二个,加酱少许,共捣烂摊纸上,贴患处。

  纸上留一小孔透气,极效。

  10、赤白翳膜。

  用生蜗牛一个,加丹砂末,在火上炙沸,以棉球蘸汁涂眼中。

  一天服二次。

  11、鼻血不止。

  和蜗牛一个焙干,乌贼骨半钱,共研为末,吹鼻内。

  12、撮口脐风。

  和蜗牛五个,去壳,研汁涂口,有效即止。

  又方:用蜗牛十个,去壳研烂,加莳鹋要半分,研匀涂搽,有效即止。

  13、耳聋闭。

  。

  用蜗牛一两,石胆、钟乳粉各二钱半,共研为末,装产盒中,火煅过,加片脑少许。

  每以酒调药二、三分滴耳中,即愈。

  14、虫牙作痛。

  用蜗牛壳三十个烧过,研为末,每日擦痛处。

  蛞蝓释名陵蠡、土蜗、托胎虫、鼻涕虫、蜒蚰螺。

  气味咸、寒、无毒。

  主治

  1、蜈蚣咬伤。

  用蛞蝓生捣敷涂。

  2、痔热肿痛。

  用大蛞蝓一个捣中泥,加龙脑三分、胭脂坯子半钱,敷患处。

  敷药前。

  以石薜煮水熏洗更好。

  3、脚胫烂疮。

  用蛞蝓十个,瓦上焙干,研为末,调油敷患处,立效。

  蛔虫释名人龙。

  气味大寒。

  主治

  1、多年风眼。

  用蛔虫五条,晒干,研为末,加腻粉一钱、石胆半钱,共研为末点眼。

  每日二、三次。

  2、一切冷瘘。

  和人吐蛔虫烧灰涂搽。

  涂前以甘草汤洗净患处。

  3、小儿赤眼(胎赤眼或风赤眼)。

  用小儿吐出的蛔虫二条,装磁盒中,纸封好,埋湿地内。

  过五天取出,收存汁水。

  每日以箸蘸汁点眼。

  此方名“玉箸煎”。

  介部水龟释名玄衣督邮。

  龟甲:神屋、败龟板、败将、漏天机。

  气味龟甲:甘、平、有毒。

  肉:甘、酸、温、无毒。

  主治

  龟甲:1、阴虚血弱。

  用龟甲(炙熟)、地黄(九蒸九晒)、黄蘖(盐水浸炒)、知母(酒炒)各四两,在石器内研为末,加猪脊髓和丸,如梧子大。

  每服百丸、空心温酒下。

  一方:与上方同,但去地黄,加五味子(炒)一两。

  2、疟疾不止。

  用龟甲烧存性,研为末。

  每服一匙,酒送下。

  3、难产催生用龟甲烧存性,研为末,酒送服一匙。

  又方:治经过三、五天还分娩不出以及女子交骨不开,用干龟壳一个(酥炙),妇女头发一把(烧灰),川芎、当归各一两。

  每取七钱水煎服。

  隔半小时左右,再服药一次,生胞死胎都能产下。

  4、肿毒初起。

  用龟甲一枚,烧过,研为末,酒送服四钱。

  5、小儿头疮。

  用龟甲烧灰敷涂。

  6、口、耳生疮。

  治方同上。

  7、臁疮朽臭。

  用生龟一个,取壳,醋炙黄,更煅存性,出火气后,加入轻粉、麝香。

  先用葱汤洗净患处,再搽药。

  肉:1、热气湿痹,腹内急热。

  用龟肉同五味煮食,微泄为效。

  2、筋骨疼痛。

  用乌龟一个,分作四脚,每用一脚,加天花粉、枸杞子各一钱二分,雄黄五分,麝香五分,槐花三钱,水一碗,煎服。

  3、多年咳嗽不愈。

  用生龟三个,照平常吃龟方法治净,去肠,以水五升,煮取三升,浸曲,酿秫米四升,常取饮服。

  4、下痢及泻血。

  用乌龟肉拌沙糖,和椒,炙煮吃下。

  多吃几效即愈。

  5、虚劳咯血。

  用葱、椒、酱油煮乌龟吃。

  6、年久痔漏。

  用乌龟二、三个,煮取肉,加茴香、葱酱,常吃,忌食糟、醋等热物。

  玳瑁释名气味(甲)甘、寒、无毒。

  主治

  1、预解痘毒。

  用生玳瑁、生犀角各磨汁一合,和匀,取半合温服。

  一天服三次。

  在痘疮流行时服此,病未发则内消,病已发则减轻。

  2、痘疮黑陷(乃心热血凝所致)。

  用生玳瑁,生犀角,同磨汁一俣,加猪心血少许、紫草汤五匙,和匀温服。

  3、锓风目泪(乃心肾虚热所致)用生青玳瑁、羚羊角各一两,石燕子一双,共研为末,每服一钱,薄荷汤送下。

  一天服一次。

  鳖释名团鱼、神守。

  气味鳖甲:咸、平、无毒。

  肉:甘、平、无毒。

  主治

  鳖甲:1、老疟劳疟。

  用鳖甲醋炙、研末,每服一匙,酒送下。

  隔夜一服,清早一服,病发时一服,加雄黄少许更有效。

  2、奔豚气痛,上冲心胜利。

  用鳖甲(醋炙)三两、亦三棱(煨)二两、桃仁(去皮尖)四两,加醋煎如糖浆,以瓶收存,每服半匙,空心服,酒送下。

  3、血瘕症癖(按:即肿瘤之类的病)。

  用鳖甲、琥珀、在黄,等分为末,酒送服二钱。

  不久即恶血排下。

  又方:用鳖甲以醛炙黄,研为末,每服一匙,牛乳一俣调下。

  每晨一次。

  4、妇女漏下。

  用鳖甲(醋炙)研为末,清酒送服一匙。

  一天服二次,又方:用干姜、鳖甲、诃黎勒皮,等分为末,加糊做成丸子。

  每倾家荡产心服三十丸。

  一天服二次。

  5、妇女难产。

  用鳖甲烧存性,研为末。

  酒送服一匙,即可产下。

  6、小儿疾。

  用鳖甲炙过,研为末。

  每服一钱,乳汁关下。

  一天服二次,亦可加蜜做成丸子服用。

  7、突然腰痛,不可俯仰。

  用鳖甲炙过,研为末,每服一匙,酒送下。

  一天服二次。

  8、沙石洒。

  用鳖甲醋炙过,研为末。

  每服一匙,酒送一。

  一天服三次,石出即愈。

  9、阴虚梦泄。

  用鳖甲烧过,研为末。

  每用三分,和酒半碗、童尿半碗、葱白七寸同煎,去葱,下午饮服。

  10、吐血不止。

  用鳖甲、蛤粉各一两,同炒至色黄,加熟地黄一两半,晒干,共研为末,每服二钱,饭后服茶送下。

  11、痈疽敛。

  用鳖甲烧存性研为末,掺敷患处。

  肉;1痃癖气块。

  以蚕沙一斗、桑柴灰一斗,水淋五次取汁,煮鳖一个如泥,去骨,再煮成膏,捣为丸,如梧子大,每服十丸,一天服三次。

  2、寒湿脚气,痛不可忍。

  用鳖二个,加水二斗,煮成一斗,去鳖取汁,再加苍耳、苍术、寻风藤各半斤,煎至七升,去渣,乘热熏患处。

  待药水转温,再将患处浸洗。

  3、肺结核。

  用鳖一个,柴胡、前胡、贝母、知母、杏仁各五钱,同煮熟。

  去骨、甲、裙煮汁和丸,如梧子大。

  生前了三十丸,空心服,黄芪汤送下。

  一天服二次。

  此方名“团鱼丸”。

  蟹释名螃蟹、郭索、横行介士、无肠公子。

  雌名:博带。

  气味咸、寒、有小毒。

  主治

  杀莨菪毒,解鳝鱼毒、漆毒,治疟及黄疸,捣成膏兴疥疮、癣疮。

  捣出汁滴耳聋。

  牡蛎释名牡蛤、蛎蛤、古贲。

  气味咸、平、微寒、无毒。

  主治

  1、心脾气痛,有痰。

  用牡蛎煅成粉,酒送服二钱。

  2、疟疾寒热。

  用牡蛎粉、杜仲,等分为末,加蜜做成丸子,如梧子大。

  每服五十丸,温水送下。

  3、气虚盗汗。

  用牡蛎粉、杜仲,等分为末。

  每服一匙,酒送下。

  4、产后盗汗。

  用牡蛎粉、麦麸(炒黄)等分。

  每服一钱,猪肉汤调下。

  5、消渴饮水。

  用黄泥封固牡蛎,煅赤,研为末。

  每服一钱,活鲫鱼煎汤调下。

  6、百合变渴(由伤寒转成百合病,如寒无寒,如热无热,欲卧不卧,欲行不行,欲食不食,口苦,小便赤,一般服药则有吐泻,变成渴疾,久治不愈)。

  用牡蛎(熬)二两、栝楼根二两,共研为末。

  每服一匙,米汤调下。

  一天服三次。

  7、病后常流鼻血。

  用牡蛎十分、石膏五分,共研为末。

  每服一匙,酒关下。

  亦可加蜜作丸子吃,一天三次。

  8、小便淋闭(服治血药无效者)。

  用牡蛎粉、黄蘖(炒),等分为末。

  每服一钱,小茄香汤送下。

  9、小便数多。

  用牡蛎五两,加小便三升,煎成二程序,分三次服。

  极效。

  10、梦遗便溏。

  用牡蛎粉。

  加醋、糊做成丸子,如梧子大。

  每服三十丸,米汤送下。

  一天服二次。

  11、阴囊水肿。

  用牡蛎煅粉二两、干姜(炮)一两,共研为末,冷水调糊敷上。

  不久,囊热如火。

  药干即换,至小便通畅末,冷水调糊敷上。

  不久,囊热如火。

  药干即换,至小便通畅为愈。

  又方:改冷水调糊为葱汁,白面同调。

  不儿不用干姜。

  12、月经不止。

  用牡蛎煅过研细。

  加米醋揉成团,再煅再研,加米醋调艾叶末熬膏,做成丸子,如梧子大。

  每服四、五十丸,醋汤送下。

  13、刀伤出血。

  用牡蛎粉敷涂。

  14、痈肿初起。

  用牡蛎粉末调水涂搽。

  药干即换。

  15、瘰疬。

  用牡蛎煅过,研为末。

  取四两,加玄参末三两,和面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。

  每服三十丸,酒送下。

  一天服三次,服尽除根。

  又方:瘰头疬不知已破未破,用牡蛎四两,甘草一两为末。

  每服一钱,饭后服,茶汤调下。

  其效极验。

  蚌释名气味(蚌粉,亦称蛤粉)咸、寒、无毒。

  主治

  1、痰饮咳嗽。

  用蛤粉在新瓦上炒红,加青黛少许,每服二钱,淡齑水(滴入麻油数点)调服。

  2、反胃吐食。

  用蛤粉二钱,和生姜汁一碗捣匀,米醋调服。

  不效再服。

  3、痰疽赤肿。

  用蛤粉调醋涂搽。

  药干即换。

  4、雀目、夜盲。

  用蛤粉三钱,研为末,水飞过,放入一片切开的猪肝中,扎定。

  以第二镒淘米水煮七分熟。

  另取蛤粉蘸食,以汁送下。

  一天一次。

  5、脚趾湿烂。

  用蛤粉干搽。

  极验。

  真珠释名珍珠、蚌珠。

  气味咸、甘、寒、无毒。

  主治

  1、安神。

  用真珠末如豆大一团。

  蜂蜜调服。

  一天服三次。

  2、妇女难产。

  用真珠末一两,酒送服。

  立产。

  3、胞衣不下。

  用真珠一两,研为末,苦酒送服。

  4、子死腹中。

  用真珠末二两,酒送服,立产。

  5、痘疮疔毒(不餐痘中有疔,病势极险)。

  用豌豆四址九粒(烧存性)、头发灰三分、真珠十四粒(炒研为末),一起和油胭脂同捣成膏。

  先将疮疔挑破,挤去恶血。

  取膏少许点上,疮变红活。

  此方名“四圣丹”。

  6、肝虚目暗,茫茫不见。

  用真珠末一两、白蜜二合、鲤鱼胆二枚,和匀,煎过,滤取汁,频频点眼。

  7、青盲眼。

  治方同上。

  8、目生顽翳。

  用真珠一两、地榆二两,加水二大碗煎干。

  取真珠放醋中浸五日,热水淘去醋气,研为细末。

  每取少许点眼,至愈为止。

  9、小儿中风,手足拘挛。

  用真珠末(水飞过)一两、石膏末一钱,,和匀,每取一钱,加水七分煎成四分,温服。

  一天服三次。

  石决明释名九孔螺。

  壳名千里光。

  气味(壳)咸、平、无毒。

  主治

  1、畏光。

  用石决明、黄菊花、甘草各一钱,水煎,冷后服。

  2、痘后目翳。

  用石决明火煅过,研为末,加谷精草等分,共研细,可烤猪肝蘸吃。

  3、肝虚目翳(气虚、血虚、肝虚,眼睛充血,夜如鸡啄,生出浮翳)。

  用石决明(烧成灰)、木贼(焙),等分为末。

  每取二钱,与姜、枣同用水煎,连渣服下。

  每天服三次。

  4、青盲、雀目。

  用石决明一两(烧存性)、加苍术三两(去皮),共研为末。

  每取三钱,放入切开的猪肝中,扎定,加水煎熟,乘热熏目,待转温后,食肝饮汁。

  5、小便淋症。

  用石决明去粗皮,研为末,水飞过。

  每服二钱,熟水送下。

  一天服二次。

  如淋中有软硬物,即加朽木末五分。

  海蛤释名气味苦、咸、平、无毒。

  主治

  1、水肿满。

  有海蛤、杏仁、汉防己、枣肉各二两、葶苈六两,共研为末,做成丸子,如梧子大。

  每服十丸,以有水排出为度。

  2、水肿发热,小便不能通。

  用海蛤、木通、猪苓、泽泻、滑石、黄葵子、桑白皮各一钱,灯心三分,水煎服。

  一天服二次。

  此方名“海蛤汤”。

  3、腹水肿肛,四肢枯瘦。

  用海蛤(煅成粉)、防己各七钱半,葶苈、赤茯苓、桑白皮各一两,陈桔皮、随李仁各半两,共研为末,加蜜做成丸子,如梧子大。

  每服五十丸,米汤送下。

  一天服二次。

  此方名“海蛤丸”。

  4、血痢内热。

  用海蛤粉二钱,蜜水调服。

  一天服二次。

  5、伤寒搐搦(汗出不止,手足抽筋)。

  用海蛤、川乌头各一两,穿山甲二两,共研为末,滴酒做成丸子,如弹子大。

  捏扁,放足心下,外以葱白包住,扎好,在热水中浸脚,浸至膝部最好。

  水冷须换热。

  以遍身出汗为度。

  每隔三天,照此方治疗一次。

  6、中风瘫痪。

  治方同上。

  7、鼻血不止。

  用海蛤粉一两,筛七次,槐花半两,炒焦,一起研匀,每服一钱,水调下。

  蛤蜊释名气味肉:咸、冷、无毒。

  蛤蜊粉:咸、寒、无毒主治

  肉:润五脏,止消渴,开胃,治老癖。

  亦治寒热。

  妇女血块等。

  蛤蜊粉:1、气虚水肿。

  用大蒜十个捣成泥,加蛤蜊粉调成丸子,如梧子大。

  每服二十丸,饭前服,开水送下。

  积水由小便排出,即愈。

  2、白浊遗精。

  用蛤蜊粉(煅)一斤、黄蘖(新瓦炒过)一斤,共研为末,滴水做成丸子,如梧子大。

  每有一百丸,空心服,温酒送下。

  一天服二次。

  3、雀目、青盲。

  有蛤昨粉炒黄,研为末,加油蜡化和做成丸子,如皂角子大,放入猪腰子中,扎定,蒸吃。

  一天吃一次。

  车渠释名海扇气味(壳)甘、咸、大寒、无毒。

  主治

  安神,解药毒及虫螫毒。

  加玳瑁等分,磨人乳服下贝子释名贝齿、白贝、海。

  气味咸、平、有毒。

  主治

  1、目花翳痛。

  有贝子一两,烧研成粉,加龙脑少许点眼。

  若有息肉,再加真珠末等分。

  2、鼻渊脓血。

  用贝子烧研,每服二钱,酒送下。

  一天服三次。

  3、大便不通。

  用贝子三个、甘遂一钱五分,共研为末,浆水调下,不久即通。

  4、小便不通。

  用贝子一对,一个生用,一个烧过,共研为末,温酒送服。

  5、下疳阴疮。

  用贝子三个,煅红,研为末,搽患处。

  淡菜释名壳菜、海、车海夫人。

  气味甘、温、无毒。

  主治

  腹内冷痛、结块、崩中带下,壮阳,止痢,消宿食,治瘿气。

  田螺释名气味肉:甘、大寒、无毒。

  壳:甘、平、无毒。

  主治

  1、消渴饮水(日夜不止,小便频数)。

  用田螺五升,在水一斗中浸一夜,渴即取此水饮用。

  每日换水及田螺一次。

  用田螺煮食饮汁亦可。

  2、肝热目赤。

  用大田螺七个,洗净,在水中养去泥秽。

  换水一升,再次浸洗,取出放碗中加盐少许。

  从壳内吸自然汁点眼。

  3、烂弦风眼。

  治方同上,但以铜绿代盐。

  4、酒醉不醒。

  用水中螺蚌加葱豉,煮食饮汁,即解。

  5、小便不通(腹胀如鼓)。

  用田螺一个、盐半匙,生捣,敷脐下一寸三分,即通。

  6、噤口痢。

  用大田螺二个,捣烂,加麝香三分作饼,烘热贴脐间半日,待热气下行即思饮食。

  7、脱肛(脱出三、五寸)。

  用大田螺二、三个,在井水中养三、四天,去泥,以黄连粉填入壳内。

  先作浓茶洗净肛门,然后用鸡乞求蘸壳内水汁,兴在脱肠上,随好以软布慢慢将肠头托入。

  8、反胃呕噎。

  用田螺洗净,养水中去泥,取出晒至半干,做成丸子,如梧子大。

  每服三十丸,藿香汤送下。

  用田螺烂壳研服亦可。

  9、水气浮肿。

  用大田螺、大蒜、四前子等分。

  捣在膏,摊贴脐上,水排出,肿即消。

  10、痔漏疼痛。

  用田螺一个,放入片脑一分,取汁水搽患处。

  搽前用冬瓜激发洗净痔漏。

  又方;用田螺一枚,针刺破后,加入白矾末,埋藏一夜,取出,以螺内汁水涂患处,立能止痛。

  11、腋下狐臭。

  用活田螺一个,塞入巴豆仁一粒,待壳内有水汁流出,即以搽患处。

  照此方坚待,狐臭可以断根。

  12、瘰疬溃破。

  用田螺连肉烧存性,调香油涂搽。

  13、疔疮恶肿。

  用田螺一个,塞入冰片,取汁水点疮上。

  壳:1、心脾痛。

  用田螺壳在松柴火为烧过,研为末,以乌沉汤、宽散之类调服二钱,此方名“水甲散”。

  2、小儿头疮。

  用田螺壳烧存性,调清油涂搽。

  3、小儿急惊。

  用多年的田螺壳烧灰。

  加麝香少许,水调匀,灌服。

  蜗螺释名螺蛳。

  烂壳名鬼眼睛。

  气味甘、寒、无毒。

  主治

  1、黄疸、酒疸。

  用不螺蛳养去泥土。

  每天煮食饮汁,有效。

  2、黄疸吐血(病后,身、面皆黄,吐血很我,诸药不效)。

  用螺蛳十个,水漂去泥,捣烂,露一夜,称明时,取汁水取二、三次。

  血止即愈。

  3、五淋白浊。

  用螺蛳一碗,连壳炒热,加白酒三碗,煮成一碗,挑螺肉吃,即以所煮酒关定。

  数次即效。

  4、小儿脱肛。

  用螺蛳二、三升,铺在桶内,令小儿坐上,不久即愈。

  5、痘疹目翳。

  常吃水煮螺蛳,有效。

  6、突然咳嗽。

  用螺蛳壳捣为末,每服一匙,酒送下。

  7、湿痰心痛。

  用白螺蛳壳洗净,烧存性,研为末,酒送服一匙。

  立止。

  8、膈气疼痛。

  用陈白螺蛳烧过,研细,每服残,酒送下。

  甚效。

  9、龟头生疮。

  用年久螺蛳烧灰敷涂。

  10、汤火伤疮。

  用多年干白螺蛳壳煅过。

  研为末,调油敷搽。

  11、瘰疬已破。

  用土墙上白螺蛳壳为末,每日敷患处。

  12、痘疮不收。

  用螺蛳壳洗净,煅过,研为末,敷疮上。

  13、小儿哮疾。

  用南墙上年久螺蛳为末,下午加水调好,晚饭时吞服。

  14、小儿软疖。

  用墙上螺蛳壳烧灰,加倒挂尘等分,调油涂搽。

  菜部韭释名草钟乳、起阳草。

  气味韭:辛、微酸、温、涩、无毒。

  韭子:辛、甘、温、无毒。

  主治

  1、胸痹急痛(痛如锥刺,不能俯仰,自汗)。

  用生韭或根五斤,洗净捣汁服。

  2、阴阳易病(男子因房事不慎,引起阴部肿大,小腹绞痛,头重眼花)。

  用鼠尿十四粒、韭根一大把,同煮开,去渣,再煮开二次,温服,得汗即愈,无汗可再服一剂。

  3、伤寒劳复(按:指伤寒病后,身体未复原而性交,引起旧病复发)。

  治方同上。

  4、喘息欲绝。

  取韭汁一升饮下。

  5、盗汗。

  用韭根四十九根。

  加水二升煮成一升,一次服下。

  6、消渴。

  有徘苗或炒或作汤。

  日食三、五两,可加酱,但不可加盐。

  吃至十斤即见效。

  过了清明节,不宜此方。

  7、痢疾。

  多吃韭菜,作汤,煮粥,炒吃都行。

  8、赤白带下。

  用韭根捣汁,加童便露一夜,空心温服。

  9、疮癣。

  用大韭根炒存性。

  捣为末。

  调猪油涂搽。

  10、刀伤出血。

  用韭汁拌风化石灰,晒干,研为末,敷疮上。

  11、漆疮作痒。

  用韭叶捣烂敷上。

  12、耳出汁。

  用韭汁滴耳中,一天三次。

  13、食物中毒。

  用生韭汁数升可解。

  葱释名芤、菜伯、和事草、鹿胎。

  气味(葱茎白)辛、平;叶温;根、须、汁并无毒。

  主治

  1、感冒同寒。

  用葱白一把、淡豆豉半合,泡汤服,取汗。

  2、伤寒头痛。

  用连须葱白半斤、生姜二两,水煮,温服。

  3、风湿身痛。

  用生葱捣烂,加香油几点,水煎,调川芎、郁金末各一钱服。

  引吐为好。

  4、动胎。

  有葱白煮浓汁饮下,胎未死即安稳,胎已死即产出。

  无效再服。

  药中加川芎亦可。

  5、脱阳危症(大吐大泄之后四肢厥冷,不省人事,或在性交后小腹肾痛,外阴退缩,冷汗厥逆)。

  先以葱白炒热熨脐,后以葱白三、七根捣烂,酒煮灌服,阳气即回。

  6、突然心痛,牙关紧闭。

  用老葱白五根,去皮须,捣成膏,以匙送入喉中,再灌入麻油四两,但得下咽即可渐愈。

  7、霍乱烦躁。

  用葱白二十根、大枣二十枚,水三升煎成二升,分次服。

  8、蛔虫引起心痛。

  用葱茎白二寸、铅粉二钱,捣成丸服下即愈。

  葱能通气粉能杀虫。

  9、小便闭胀。

  用葱白三斤,锉细,炒过,分包两个布袋中,交替熨小腹,气透即通。

  10、大小便闭。

  用葱白捣烂,调醋封小腹上,同时在封药处灸七壮。

  11、肿毒尿闭,小便不通。

  用葱切入麻油,煎至黑色,去葱取油,随时涂肿处。

  12、阴囊肿痛。

  用葱白、乳香捣涂,即时痛止肿消。

  又方:煨葱,加一点盐,捣成泥,涂肿处。

  13、小便溺血。

  用葱白一把、郁金一两,加水一升煎至二合,温服。

  一天服三次。

  14、肠痔有血。

  用葱白三斤煮汤熏洗,立效。

  15、痈疽肿硬。

  用米粉四两、葱白一两,同炒黑,研为末,调醋敷贴,药干即换,以肿消为度。

  16、刀伤瘀血。

  用大葱白二十枚、麻子三升,捣碎,加水九升煮取一升半,一次服,吐出脓血即愈。

  如未全愈,可再次服药。

  17、跌打损伤。

  用葱白连叶煨热,捣烂敷伤处。

  药冷即换。

  18、火焰丹毒。

  用生葱汁敷涂。

  19、喉中肿疼。

  气不通畅,用葱须阴干,研为末。

  每用二钱,加胆矾末一钱,和匀。

  取二、三分海外侨胞入喉中。

  薤释名名叫,钓子、火葱、菜芝、鸿荟。

  气味(薤白)辛、苦、温、滑、无毒。

  主治

  1、胸痹(胸痛彻心,喘咳气短,喉中燥痒,寸脉沉迟,关脉弦数)。

  用栝楼实一枚、薤白半斤,加白酒七升煮成二升,分二次服。

  此方名“栝楼薤白汤”。

  又方:薤白四两,半夏一合,枳实半两,生姜一两,栝楼实半枚,切细,加醋煎服。

  2、奔豚气痛。

  用薤白捣汁饮服。

  3、赤白痢。

  用薤白一把,同米煮粥吃。

  4、产后痢。

  我吃薤白,与羊肾同炒吃更好。

  5、胎动。

  用薤白一升、当归四两,加水五程序煮取二升,分二次服。

  6、间疮痛痒。

  煮薤叶,捣烂后涂患处。

  7、咽喉肿痛。

  用薤根加醋,捣烂敷肿处。

  蒜释名小蒜、茆蒜、荤菜。

  气味(根)辛、温、有小毒。

  主治

  1、时气温病(初起头痛壮热,脉大)。

  用小蒜一升捣汁三合,一次服下。

  不愈,可再服一次。

  2、干霍乱(不得吐泻)。

  用小蒜一升,水三升煮取一升,一次服下。

  3、长年心痛,用小蒜煮成浓汁,勿沾盐,饱食,有效。

  4、疟疾。

  用小蒜不定量,研为泥,加黄丹少许,做成丸子,如芡子大。

  每服一丸,新汲水送下。

  5、恶核肿结。

  用小蒜、吴茱萸等分,捣烂敷患处。

  6、小儿白秃(头上团团白色)。

  有蒜切细每日擦患处。

  7、蛇蝎螫人。

  有小蒜捣汁内服,外以蒜渣敷伤处。

  葫释名大蒜、荤菜。

  气味味辛、温、有毒。

  久食损人目。

  主治

  1、背疮。

  用大蒜十个、淡豉半合、乳香一钱,研细。

  疮上先铺湿纸,纸上铺药一层,厚约二分。

  艾灸百壮左右,痛灸至痒,痒灸至痛。

  2、大小便不通。

  用独蒜烧熟。

  去皮,棉裹,乘热放在下部,自通。

  3、水肿。

  用大蒜、田螺、车前子等分,熬膏,摊贴脐中,水从小便排出。

  数日即愈。

  4、突然袭击然泄痢。

  有舌蒜捣贴两足心,也可贴脐中。

  5、禁口痢。

  治方同上。

  6、肠毒下血。

  用独蒜煨过。

  捣烂和黄连末做成丸子。

  每日用米汤送服。

  7、喘息气塞。

  用独蒜头二枚,削去两头,塞鼻中。

  左患塞右,右患塞左。

  待口中有脓血出,立效。

  8、喉痹。

  用大蒜塞耳鼻中。

  一天换两次。

  9、牙痛。

  用独蒜煨熟,切小,熨痛处。

  10、产后中风,角弓反张,不语。

  用大蒜三十瓣,加水三升煮成一升,灌下即苏。

  11、鼻渊。

  用大蒜切片贴足心。

  12、妇发阴肿作痒。

  作蒜汤洗,见效为止。

  13、蜈蝎螫伤。

  用独蒜摩涂即愈。

  14、脚肚转筋。

  用在蒜擦足心,令热即安。

  同时以冷水送食瓣。

  15、食蟹中毒。

  用干蒜煮汁饮下。

  芸薹释名寒菜、胡菜、薹菜、薹芥、油菜。

  气味(茎、叶)辛、温、无毒。

  主治

  1、赤火丹毒。

  用芸薹叶捣烂敷涂。

  2、天火热疮(初起如痱,渐如水泡,似火烧疮,赤色)。

  用芸薹叶捣滠汁。

  调大黄、硭硝、生铁衣等分,涂沧上。

  3、风热肿毒。

  用芸薹苗叶根、蔓菁根各三两,研为末。

  以鸡蛋清调和贴上,即可消肿。

  无蔓莆,用商陆代,甚有效。

  4、瘭疽(生在手足户背等处,累累如赤豆,剥之则汁出)。

  用芸薹叶煮汁服一升,并吃干熟油菜数顿,少加盐醋。

  病在冬日,则用芸薹子研水服。

  5、血痢腹痛。

  用芸薹叶捣汁二合,加蜜一合,温服。

  6、肠风下血。

  治方同上。

  另方:用芸薹子(生)、甘草(炙)菜研为末。

  每服二钱,水煎服。

  7、产后血晕。

  用芸薹子、生地黄,等分为末。

  每服三钱,加姜七片,酒、水各半碗,童便钭碗,一起煎至七成,温服邓苏。

  8、热疖肿毒。

  用芸薹子、狗头骨,等分为末,调醋敷涂。

  9、伤损接骨。

  用芸薹子一两、小黄米(炒)二合、龙骨少许,共研为末,加醋调成膏,摊纸上贴患处。

  10、汤火伤。

  用菜子油调蚯蚓屎涂搽。

  11、产后流血过少。

  用芸薹子(炒)、当归、桂心、赤芍药等分。

  每以酒送服二钱,赶下恶物。

  12、风热牙痛。

  用芸薹子、白芥子、茴香,等分为末,吹鼻中。

  右侧痛,吹左;左侧痛,吹右。

m.sΗùlοùβà八.cοM 无尽的昏迷过后,时宇猛地从床上起身。想要看最新章节内容,请下载星星阅读app,无广告免费阅读最新章节内容。网站已经不更新最新章节内容,已经星星阅读小说APP更新最新章节内容。

  他大口的呼吸起新鲜的空气,胸口一颤一颤。

  迷茫、不解,各种情绪涌上心头。

  这是哪?

  随后,时宇下意识观察四周,然后更茫然了。

  一个单人宿舍?

  就算他成功得到救援,现在也应该在病房才对。

  还有自己的身体……怎么会一点伤也没有。

  带着疑惑,时宇的视线快速从房间扫过,最终目光停留在了床头的一面镜子上。

  镜子照出他现在的模样,大约十七八岁的年龄,外貌很帅。

  可问题是,这不是他!下载星星阅读app,阅读最新章节内容无广告免费

  之前的自己,是一位二十多岁气宇不凡的帅气青年,工作有段时间了。

  而现在,这相貌怎么看都只是高中生的年纪……

  这个变化,让时宇发愣很久。

  千万别告诉他,手术很成功……

  身体、面貌都变了,这根本不是手术不手术的问题了,而是仙术。

  他竟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!

  难道……是自己穿越了?

  除了床头那摆放位置明显风水不好的镜子,时宇还在旁边发现了三本书。

  时宇拿起一看,书名瞬间让他沉默。

  《新手饲养员必备育兽手册》

  《宠兽产后的护理》

  《异种族兽耳娘评鉴指南》

  时宇:???

  前两本书的名字还算正常,最后一本你是怎么回事?

  “咳。”

  时宇目光一肃,伸出手来,不过很快手臂一僵。

  就在他想翻开第三本书,看看这究竟是个什么东西时,他的大脑猛地一阵刺痛,大量的记忆如潮水般涌现。

  冰原市。

  宠兽饲养基地。

  实习宠兽饲养员。网站即将关闭,下载星星阅读app为您提供大神李时珍的本草纲目

  御兽师?
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(免注册),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